【青岛广电·回澜听涛·2月2日讯】通达的网络延伸着人们感知的触角,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,有更多的声音将会传向远方。青岛面向网络风口振翅,以正能量牵引大流量,挖掘城市的每一分美好,汇聚成立体有温度的城市形象。
2023年2月2日,2022青岛网络盛典在青岛电视台举行。青岛政府部门、媒体、头部MCN机构、社会团体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重温2022网络空间中属于青岛的独家记忆。
(相关资料图)
活动现场颁发了喜迎党的二十大网络优秀作品、最具影响力政务新媒体、最具传播力作品、网络创新力品牌、最具传播力机构新媒体、网络正能量公益先锋、青岛市“新变化 随手拍”短视频等八大奖项,并揭晓盛典LOGO,打造城市品牌。
从成功带火小麦岛的“点亮青岛”矩阵联盟,到得到赵立坚、张和清点赞的“大美青岛”记录者孙玉龙,再到集聚城市信息的“蓝睛”APP开发运营团队,伴随着城市的鼓励与引导,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传递青岛声音,发掘出或精彩或感人的城市侧面。
这份网络上的青岛力量,有紧跟发展的新锐,也有时间积淀的厚度。迄今为止,青岛网络盛典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,发掘出《青岛72小时》、笑姐团队等多个优质的网络作品和正能量新媒体人。三年间青岛在网络上留下的点滴璀璨渐渐汇聚成海,官方媒体、自媒体联盟、青岛市民等众多主体参与形成了体量更大的正能量的传播矩阵,面向网络向世界讲好青岛故事。
1、打造精品,传递青岛温度
盘点本次网络盛典的获奖内容,能够发现“正能量”是一以贯之的基调。这种正能量不仅体现在网络产品、新媒体人本身,更体现在网络作品发出后产生的社会影响。
“羊汤奶奶”的视频一经播出引发全网关注,抖音浏览量达到45.1万。引发更多人向视频中的拾荒老奶奶伸出援手,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一时间为老人开通了“共梦筹”定向捐款通道,帮助他们改善生活。
武汉教授刘玉发文感谢三位市民在她因暴雨滞留青岛期间热心相助,#青岛市民接力帮助暴雨滞留教授#的话题也冲上微博热搜,获得3509.4万阅读量,让青岛热情好客的形象再次被外界认知。
青岛广电短视频团队以年轻、多元的视角进行观察,制作出动画与实景叠加的“活力城市 多彩青岛”短视频,为城市增添了一种“打开方式”。许多网友来到评论区抒发自身感受,表达出对城市的认可。
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,是青岛的坚持。对“流量”的追求应当是对群体共鸣的呼唤,数据只是外在,而有底蕴、有内容的优秀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才是有价值的内核。
在布局互联网的过程中,青岛选择了“走心”的路线。从胶州湾大桥的昼与夜,到发生在城市一角的爱心接力,这座城市寻找着能够引发更多人灵魂共鸣的美好碎片,配合日益精进的制作能力,让正能量直击人心,将城市之美传向远方。
发掘、记录、传递,青岛用心打造精品,用正能量传递城市温度。电波无声,温暖的旋律却已响彻每个人的心底。
2、拥抱流量,展示青岛形象
在青岛,从来不缺正能量,这座城市要考虑的,是如何吸引更大流量,将青岛故事传向远方。
网络已经是各个城市发扬自身特色、扩大自己声量的关键载体,西安的“不夜城”、长沙的文和友、厦门的鼓浪屿……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挖掘自身资源“走红”网络,并将流量转化为文旅、电商等行业的增长点,青岛也快速入局,寻找营造“爆款”的机会。
独具风情的人文底蕴叠加山海相连的自然景观,塑造出青岛的“流量体质”。夏天琴屿路那一湾“橘子海”到冬天薄雪覆盖的八大关,每时每刻都是好素材。
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宝矿,只待有人进行挖掘和开发。意识到这一点,青岛鼓励新媒体发展,传统媒体挺进媒体融合主战场,不断探索扩大网络声量的路径,向外界展现青岛形象。
为提升网感,牵引更多流量,青岛及时更新思路,做出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:举办微博红人节、青岛网红节等活动,聚集网络红人用线下辐射线上。2022年十月举办的海岛歌会,更是将小麦岛的乐队演出文化成倍放大,邀请流量明星与青岛实力唱将同台,以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传播。让小麦岛这个网红打卡地再“火一把”的同时,也为此处增添了年轻、个性的印象。
一个个的精品活动让青岛加速出圈,青岛又发挥名人效应更新自身打法。青岛向家乡名人递出邀请函,推出“名人看青岛”系列短视频,发挥明星效应为城市“引流”。黄渤、黄晓明、吕思清倾情加盟,在青岛的众多地标打卡,述说儿时回忆,向更多人推介青岛。视频一经推出牵引庞大流量,其中“黄晓明喊你逛栈桥”的短视频已获得转评赞20万+。
青岛不断进行“版本更新”,以更多样化、更具网感的方式树立起魅力多元的青岛形象。吸引外地人的目光之外,更唤起了本地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3、产业带动,放大青岛声量
出一个“爆款”可能是机遇,推出更多“爆款”则要拼实力。
只有“长红”才能为城市带来发展效益,而实现这一点必须要有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产业作为支撑。
青岛大力培育新媒体产业,通过启动直播行业培育孵化计划、打造中央商务区新媒体产业园等方式助力发展。传统媒体及时找准方向进行转型,蓝睛APP、回澜听涛短视频等一系列新媒体产品迅速“触网”;政务新媒体变得更“接地气儿”,向“信息+服务”快速转型;新媒体团队不错过城市每一个热点,深耕内容创作组成城市“流量密码”……在城市的守望之下,不同主体共同前进,夯实了青岛新媒体产业的底座。
作为青岛向网络进发的见证者,历经三年的青岛网络盛典在本次的现场发布了专属盛典的LOGO。这进一步彰显了青岛将网络盛典常态化、品牌化的决心,向更远处看去,则是在互联网大盘中放大声量、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野心。
经过长期的坚持与推进,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产业更温养出活力的城市氛围。在这个“人人都是自媒体”的时代中,青岛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市民举起手中的设备,在网络上分享青岛日常。
在小红书,“青岛”的词条下有27万+的笔记,马蜂窝APP上,有1876.6万人阅读过“青岛攻略”专区。在B站上搜索青岛,“这里是青岛”“青岛vlog”等内容比比皆是,青岛大学毕业典礼等视频播放量达到百万以上。充满活力的土壤和拥抱网络的市民构成青岛“长红”的底气,也提升了城市在网络空间中的能级。
线上线下相互赋能,共同讲好青岛故事。青岛网络盛典正持续奏响正能量,形成更大声量,贡献发展力量。
标签: